福州市民陈宇杰近来很喜欢到家附近的福新农贸市场买菜。附近像他一样的居民不在少数。说起原因,大家竟出奇地一致:“升级改造后的农贸市场,卫生整洁多了,布局也更上档次,还能用支付宝和微信付款。逛这样的农贸市场,心情舒畅。”
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采用“智慧菜篮子”工程
升级改造 农贸市场“换脸”
近年来,福州市鼓楼区大型商场超市虽然“遍地开花”,但仍有不少市民喜欢去可选种类多、实惠又新鲜的农贸市场买菜。绝大多数农贸市场“年久失修”,卫生状况差,十分影响消费体验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,向大型商超靠拢迫在眉睫。
升级改造顺应民意,但不少农贸市场开办方、经营户却不那么积极。龙峰里农贸市场负责人黄伟胜表示,“农贸市场的‘短板’太多,升级改造需要投入不小的财力、物力。再加上附近有多家大超市‘拦客’,无法确定投入后能否真正盈利。”铜盘农贸市场水产品经营者陈弘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。
为打消农贸市场开办方、经营户的顾虑,鼓楼区委、区政府于8月底全面启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,并建立了由区委、区政府领导,区商务局牵头,食药监管、城管等相关部门配合,相关街镇组织实施的联动工作机制。
福州市鼓楼区食品药品监管局(以下简称“鼓楼区局”)食品药品安全总监叶兵介绍,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按照属地管理以及政府出资为主、农贸市场开办方出资为辅的原则,协调取得农贸市场开办方及经营户、市民、媒体等各方支持。结合各农贸市场自身条件和特点,采取“一场一策”的方式,紧紧围绕场地环境、配套设施、卫生及监控设施、消防安全设施、营业设施五个提升,高标准、严要求,有节有序地推进,实现农贸市场大“换脸”。与此同时,各农贸市场还进一步加强软件方面的改造,全面应用“智慧”手段,让农贸市场实现网络覆盖、无现金支付;建立食品安全溯源制度,所有摊点使用智能电子收银秤,提供产品可追溯的二维码凭证。
监管引导 按规操作“入脑”
农贸市场软硬件的全面升级,营造出今非昔比的购物环境。为让市民的“菜篮子”拎得更称心,食药监管部门积极跟进,引导农贸市场开办方、经营户守法经营、按规操作。
叶兵告诉记者,为确保农贸市场食品安全,鼓楼区局做了大量工作。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,强化农贸市场开办方、经营户的法律意识、规范意识;督促农贸市场开办方开辟维权专栏发布消费警示,设立12315、12331消费者投诉受理及咨询服务台;制定《鼓楼区市场日常管理规定》《食品进货查验制度》《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制度》;严审入场经营者经营资格;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;指导各农贸市场设立食品质量检测室,并免费为其提供人员、技术服务等。
监管工作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之初,不少经营户抱怨监管部门“对食品安全要求太高”。为做通这些经营户的思想工作,鼓楼区局执法人员多次不厌其烦地宣传引导,讲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,同时也明确告知违法经营的后果。经过不懈努力,越来越多的经营户转变了经营观念。“按照规定把索证索票之类的工作做好,对咱们也有好处。真要出了问题,不是还有‘溯源’吗?”陈弘说。
在叶兵看来,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工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。“既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要向大型商超靠拢,除了要有相近的购物环境,更要有类似的管理模式。”叶兵说,“食品安全须臾不可放松。必须通过持续、深入地宣传教育,使依法经营、按规操作真正进入农贸市场开办方、经营户的脑子,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。”
“智慧”惠民 放眼长效监管
得益于相关部门的积极推进,目前,鼓楼区7个传统农贸市场已全部完成升级改造,并投入使用。
12月2日,记者来到已重装开业两个多月的福新农贸市场,被焕然一新的购物环境吸引。入口处醒目的电子屏上跳动着当天菜品的参考价;原本脏、乱、有异味的地面换成了防滑、易清洗的地板砖;肉类、果蔬、卤制品、干货、水产冷冻、活禽等各大类食品区域分区科学合理;水产、海鲜类摊位增设了公共操作台;肉类摊位内安装了独立砧板;熟制品也统一罩上了防尘、防蝇网。
农贸市场购物环境的改变,吸引了更多消费者,也让经营户尝到了甜头。“来买东西的人高兴,我们也能多卖钱,当然开心喽。”已在福新农贸市场摆摊20多年的猪肉摊摊主吴燕青笑着说。
现如今的福新农贸市场变得更加“智慧”——只要市民把选好的货品交给摊主,摊主在智能电子收银秤上过秤后,便会递过来一张带有二维码的结账单。结账单上实时显示摊位号、交易商品名等信息;每个摊位的消费数据还可实时上传,为监管部门提供居民消费情况的一手数据。
“我们在鼓楼区局的指导下,增设了食品质量检测室,配置了专职食品安全员,每日对蔬菜、水产品、水果等进行抽样检测,并将检测结果公示。消费者如果对商品质量有疑问,可以送到检测室现场检测。”福新农贸市场负责人张章浩说,“除此之外,我们还在市场显眼位置公布了食品安全负责人和食品安全员的姓名、职务、照片、联系投诉电话等,欢迎监督。”
叶兵表示,“智慧”手段的应用,让消费变得更透明,管理更规范,服务也更贴心了。今后,鼓楼区局还将以“互联网+”为依托,进一步加强对农贸市场开办方、经营户的远程教育培训,使其树立主动守法观念。同时,进一步创新监管举措,指导农贸市场建立制度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的长效管理机制,为市民提供更加放心的肉菜食品。
编后
农贸市场是食用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场所。把农贸市场治理好,能大大降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。为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,福州市鼓楼区政府挑起出资大梁,鼓楼区局克服种种困难,积极跟进,加强宣传教育、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制度、加大执法力度……全面升级改造后的鼓楼区农贸市场让居民拎上了“智慧菜篮子”,基本面貌和经营业绩实现了“双提升”。
当前,一些地方的农贸市场尚存在市场开办方和经营户食品安全意识薄弱、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未真正落实等问题。各地监管部门应严格遵循《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》,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部门间的信息通报、隐患排查、联合执法等协调管理机制,强化市场开办方和经营户主体责任,着眼长效监管,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,努力打造让群众放心的消费环境。